2017年1月,由长春出版社出版的《中华文化元素丛书》(第一辑14册)是国内第一部关于“中华文化元素”的系列性研究丛书。该丛书由武汉大学资深教授冯天瑜、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姚伟钧担任主编,联络17位重点高校专家教授,11位编辑参与责编,历时四年打磨而成。
该丛书阐发体现中华元素的若干文化事象的系列作品组成,试图通过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核心元素,昭显中国文化的特质、流变和前行方向。第一辑如中华饮食、中华戏曲、中华武术、中华园林、中华节庆、中华书画、中华服饰、中华汉字、中华宫殿、中华钱币、中华宗族、中华书院、中华姓名、中华茶等,分为14册,200余万字(第二辑20册也签订出版合同,计划在2019年推出),是一部四色印刷、装帧精良、图文并茂、学术品位较高的文化史精品丛书,读可悦目、思可悦心、藏可上架。这对中华文化的普及是不可多得的好书,尤其是适合党政领导干部充电。
该丛书立足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打造体现时代精神和时代创造的文化经典。撰写作者都是该领域享有盛名的学者,而且吸收了最新研究成果,反应学术前沿,将学术性与普及性相结合,采取“即器即道,道器结合”的撰写方法,以基础研究入手,用材料说话,重文化实证,避免游谈无根,在形而下之器中,坐实形而上之道。
什么是中华文化元素?中华文化元素的特质是什么?诚如冯天瑜先生所说:“‘中华文化元素’约指中华民族在千百年的历史进程中铸造的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韵味的基本质素……它们生长发育于中华民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运行之间,蕴藏于器物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观念文化纷繁具象之中,并为海内外华人所认同。……中华文化元素并非凝固不变、自我封闭的系统,它具有历史承袭性、稳定性,因而是经典的;具有随时推衍的变异性、革命性,因而又是时代的。中华文化元素并非游离于文化事象之外的神秘存在,他们从来都与民族、民俗、民间的文化实践相共生,始终附丽并体现于器物、制度、风俗诸方面的具体文化事象和文化符号之中。”
西北大学清华大学双聘教授张岂之先生评价道:该丛书追求“即器即道,道器结合”的理念,图文并茂,是文化史创作思路的尝试。有利于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建设、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增强中华民族文化的凝聚力,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增进国际传播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刘梦溪先生评价道:改革开放以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蔚为大观,但从基础入手、扎实系统的研究,仍为社会所企盼。此书一出,他人莫能比肩。如亭林先生所言,“非器则道无所寓”,该书以翔实资料展现这一理念,言之凿凿。
该书获得的荣誉:
1.2015年中央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题出版重点选题;
2.“2016年度长春市宣传思想文化创新奖”;
3.2017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列入国家出版基金主题出版项目。
有关媒体报道:
1.中国文化报2017年3月16日6版发表了题为《由形下之器而会形上之道》的书评。
2.北京日报2017年3月27日16版,发了题为《中华文化元素》的书讯。
3.中国图书馆网2017年3月16日发表了以《“中华文化元素”助传统文化普及》为题的报道。接着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文化交流网、人民政协网、中国青年网、巴中文化交流网等网媒也进行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