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书推荐

教学设计4下-08.03-《地震中的父与子》

2012-03-27 浏览量:4049

长春出版社>语文>教案/教学设计>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年级导航

《地震中的父与子》

 

昌邑区汇文小学   张大薇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对重点段落的品读,与文章表达的感情产生共鸣,学习作者通过细致的描写突出人物的情感的表达方法。

2、能力目标:运用知识的迁移,仿写一首小诗,培养学生朗读、写话等方面的能力,进行语言积累。

3、情感目标:在感情朗读中,体会父亲为救儿子永不放弃及儿子勇敢坚强的无私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通过对重点段落的品读,与文章表达的感情产生共鸣,学习作者通过细致的描写突出人物的情感的表达方法.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回忆课文内容

重点

 

段落

 

教学

 

 

感悟

 

父亲

 

形象

 

 

 

 

 

 

1自由读课文,看一看这段文字当中的哪个字,哪个词,哪句话打动了你,画一画,也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在书上写写。

2汇报自己的感受

学生汇报,教师适当点拨,预设效果要让学生读出不同感受,尊重学生的体会,比如疲惫、艰辛、不顾一切,此老师适当的范读(读出和学生不一样)

3师小结同样的文字,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就会有不一样的体会,读起来也就不一样。

带着你们自己的体会,练习读读

 

 

 

学生读、画、写

 

 

 

 

 

学生要有自己的感悟、理解。

 

 

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去读。

 

 

学生自由练习读文

 

 

 

 

 

 

 

 

让学生自己有不同的感悟理解,尊重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此处的感悟、朗读有提升

 

 

 

 

 

 

学习

 

写法

4、作者为什么不直接

36小时,而要从8小时写起呢?

 

 

师小结:一组时间的描写,好像一个个慢镜头,给我们太多的感受,这正是作者不

直接写36小时的原因,从8小时写起,给了我们想象的空间,特定的环境下,我们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描写方法。

5细读这句话“再”,你有读出什么?

6父亲回答的三句话一样吗?

 

 

 

 

 

 

 

7、师生合作读读

8、外貌的描写,学生贪念自己的感受

外貌写法带来的作用。

 

 

 

9、教师所有的句子改写成小诗,

 

通过读句子,发现

 

 

写法特点,发现这样的写法给我们带来的感受。

 

 

学生读后,发现曾经有人阻挡过他,回到上文,找到谁曾经阻挡过他,并找出父亲此时的回答,想象一下,表达父亲的心情一样吗

 

 

 

师生合作读读

学生抓词语,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完整读读段落,感受父亲形象

 

感受父亲形象

 

渗透写法

 

 

 

 

 

 

 

 

 

 

 

 

让学生学会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

 

 

 

 

目的让学生从人物语言走进人物内心。

 

 

 

渗透写法

 

 

 

 

 

感受父亲形象,为下文的仿写做铺垫

感受

 

 

 

儿子

 

 

 

形象

 

 

 

 

 

 

 

迁移

仿写

 

品信任

 

儿子的哪些地方打动了你?

 

 

 

 

 

教师预设:学生对于儿子的形象体会到勇敢、信任、先人后己

学法指导:抓住语言、抓住标的标点

 

把父与子相见的场面完整的读出来

 

也写一首小诗送给儿子

1、学生自由读儿子的这一部分

 

 

 

2、尊重学生的体验,让学生汇报,教师点播

 

 

 

同桌读

指读

 

 

 

 

学生创编

 

 

让孩子的理解多元化,感悟有提升

 

 

 

 

渗透学法

 

 

感受一个完整的画面

 

 

 

再次感受儿子的形象

 

品出信任

仿写积累

 

 

 

 

 

 

 

同学们,此刻父亲与儿子形象已经深深地刻我们脑海中,这是一对怎样的父子。课文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板书:了不起)

这对父子终于要在一起了!让我们带着这份喜悦、激动,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学生读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地震中父与子的创造了奇迹,让我们为之动容。这是作者用了这些细致的描写,朴实的语言,让我们为正在紧紧拥抱的父子感慨万千,课下读一读老师发到你们手中的《爱在拐弯处》,按照抓人物细致描写感受内心的阅读方法,感受细雨无声的爱…

 

 

 

 

拓展阅读,

 

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