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图序》教学设计
吉林市丰满区第二实验小学 张博
【教学目标】1、学习6个生字,重点书写1个生字。
2、学会正确、流利地朗读文言文。
3、通过熟读课文,初步了解荔枝的特点,激发学生诵读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正确、通顺地朗读文言文。
【教学难点】能流利地朗读文言文。
【教学过程】
一. 以图激趣,背景导入。
师:请大家看大屏幕,(多媒体展示荔枝图片)这是——荔枝。
【设计意图:出示荔枝的图片,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有的放矢地介绍荔枝的特点,进而把握学生对荔枝的了解程度。】
生:汇报介绍荔枝的词、句。
师:板演恰当的用词,适时总评。
师:看来同学们不仅喜爱吃荔枝,而且还能用恰当的词语来介绍荔枝的特点,真好﹗其实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有个人就非常喜爱荔枝,还专门请画工来画了一幅荔枝图,你看﹗(课件出示国画)不仅如此,他还担心别人不认识图上的荔枝,又为这幅图作了序文——《荔枝图序》。
【设计意图:出示荔枝的国画,巧妙地介绍写作背景、写作缘由并隐含了对“序”的认识。】
师:板书课题。
生:个别读课题。
师:课题应该在哪里停顿?为什么?
师:那什么叫序呢?你还在哪里见过序呢?
生:汇报。
师:这位喜爱荔枝并为图作序的人是谁呢?谁来介绍一下作者。
生:介绍白居易。
二、初读课文,读准确。
1、范读
师:首先,
【设计意图:通过范读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并凸显易错字音。】
师范读,生听读。
生:(预设:不好读、字少、不好懂、不像平时说的话。)
师:(小结)对,这是一篇文言文,它是古代的书面语言。这节课我们是第一次学习文言文,只要把它读正确、读通顺就可以了。
师:你发现哪些字音与自己预习时读得不一样,需要提醒全班同学注意?
预设:(华如橘:huā )
2、自由读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如果你有读不准字音、读不通顺句子的时候,可以看看注释或者问问老师、同学。
【设计意图:布置自由读文的要求,并指明学法即:问老师、同学,看注释。】
生:自由读文,师巡视。
3、检查读文
师:第一次读文言文一定要慢一点,要读准字音﹗老师请六名同学一人一句的接读课文,谁愿意读一读。请其他同学听他们读得是否正确。
生:六名学生接读全文。
师:组织学生点评、正音。
4、识字
师:在大家自由读文时,
师:出示词语卡片。
生:开火车读词卡。
师:a.适时指导正音识字
b.认识词语和认识事物(如:红缯)
c.识字——读词——读带生字的句子(如:醴酪)
d.分析字理(如:吏)
e.书写生字(如:橘)
f.有必要时借助工具书辨析字音。(如:“为”wèi给,替。)
【设计意图:多种方法识字,帮助学生读准字音。】
三、重读难句,读通顺。
师:其实本文只有128个字,内容简浅比较好读。只有几句比较拗口,需要我们集中力量,多读几遍,请你找一找哪句不好读?
生:汇报。
师:课件出示(读通顺的句子)。
师:这几句不太好读通顺,你看这句这么长,一口气也读不下来呀,应该怎么办?
生:划停顿,汇报划法。
师:古人云: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学习古文首先要学会断句,准确掌握句子中的停顿。课件出示(各句的停顿)请大家自己练习,按节奏来读一读这几句。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借助停顿,可以把长句子读通顺的诵读文言文的方法。】
生:练读。
师:谁来试着读一读,其他同学听他是否能读得通顺。
生:读句子。
师:点评、鼓励。
四、赛读课文,读流利。
师:既然难读的句子我们都读得这么通顺了,那再读全文,你能读流利吗?
师:这么多同学都想来读,不如我们分成两组来比赛,看哪组读得更准确、更流利。先请同学们自己练习读课文吧!
【设计意图:设计多层次的比赛激发学生熟读文言文的兴趣,明确评比标准即“读流利”。】
生:自由练习读课文。
师:第一轮挑战赛,每组我选六个人,看哪组同学读得更好?
生:分别读文。
师生积极点评。
师:第二轮接力赛,两组接读课文。
生:接读课文。
师:第三轮夺冠赛,请各小组推荐代表,把全文读下来。
生:两个代表读全文。
师:点评(预设:他读得都有古文的韵味了。)
师:我们就像他这样注意节奏地齐读一遍全文吧。
生:齐读课文。
五、回顾全文,了解课文内容。
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请你说说读懂了什么。
【设计意图: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汇报自己读懂的内容,了解课文的内容。】
生:汇报
师:让我们下节课再来朗诵古文,欣赏古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