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班的孩子从我四年级接班开始背诗,四年级结束时“小学生必备古诗词80首”全部背完。如今初中必背古诗词已完成近一半。我一直在思考怎样能把学生背诵的古诗有机的串联起来,让学生离诗人近一些,思想更深邃一些,基于这样的一种想法,完成了这一课的设计。诚挚的邀请各位语文同行多提意见,与我共同完善这节课的设计。
QQ:296679677
快乐语文——走近杜甫(适合小学高年级)
龙潭区江密峰镇中心校
教学目标:1、通过收集介绍杜甫的生平、作品等方面的资料,使学生对杜甫有较全面、深入的了解,激发学生对杜甫及其作品的喜爱之情,继而激发学生对唐诗宋词的热爱。
2、诵读品味中更深入地体会诗人的伟大情怀,用古人高尚的情怀来涵养学生。
教学重点:深入地体会诗人的伟大情怀,激发学生对杜甫及其作品的喜爱。
教学难点:在诵读品味中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猜诗人: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首诗,我们一起来听(屏显:走近杜甫)
岁月的风尘听过多少男儿的脚步
匆匆 演绎着一代又一代的风流
硝烟与战鼓交鸣
兵车 滚滚前行
于是你忧国而疾呼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于是你忧民而感慨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身居漏雨透风的草屋
血与火也挡不住
你心系天下的情怀
那痛彻心骨的“三吏”、“三别”啊
久久地回荡 声波
在心田层层叠叠地漾开
侧身倾耳 谛听
感时花溅泪的你
恨别鸟惊心的你
想匡时济世的你
景仰 渐渐渗入
我忙碌的身躯与单薄灵魂
捧一沓诗笺 守望
那沉郁顿挫的笔在挥洒
那忧愤苍凉的情在流淌
无法忘却的画卷 仍在
向历史低声地述说
人生广博的内涵
人生极致的悲壮
沧桑和深刻
高高地躺在生命之上
我 拉住自己
穿透沉重古老的思绪 去沐浴
大唐“诗史”的洗礼
这首诗写的是谁,谁听出来了?(杜甫,有根据吗?你还知道杜甫写过哪些诗?选一首你最喜欢的背给大家听)。
如果学生背的不能尽如人意可采用接诗:
1)、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2)、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4)、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5)、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6)、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7)、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8)、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9)、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10)、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识诗人:
这首诗写的的确是杜甫(板书:杜甫)。杜甫,中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和李白、屈原并称为中国古典诗歌创作的三座丰碑。
关于杜甫,你们还了解多少,来,向大家介绍介绍。
3、导入:同学们已经能够背诵许多杜甫写的诗,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更感到骄傲。但是,你们是否真正理解他的诗呢?他的每一首诗,写时心情不同,所要表达的思想也是不同的。今天老师和大家以诗为媒介,通过诵读他的诗篇,来追寻他的足迹,感悟他的心灵(板书:走近杜甫)。
二、走近杜甫
在杜甫留下的1400多首诗中,老师为大家分别选择了他写于读书漫游、为官及西南漂泊三个不同时期的四首诗,即题篇上的《望岳》《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板书:读书漫游、为官及西南漂泊)
1、诵读
请同学们拿好题篇借助下面的注释自由的将这四首诗读两遍,要求读得字正腔圆、有板有眼。
1)学生自由读诗
2)指名读,师适时评价
3)我们读古代的诗词,不但要把它读得字正腔圆、有板有眼,还要尽可能地读出诗的味道。再读,争取读出诗的味道和你自己的感受
4)学生再读诗
5)指名读(师适时评价)
2、品味
1)“望”的意思是看,同样在看,《望岳》看的是哪?《春望》呢?
诗人在泰山和春天的长安分别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请同学们认认真真默读这两首诗,借助下面的注释想想。
2)学生默读、思考、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
*《望岳》*《春望》
指名回答后,齐读追问,读这两首诗时的心情相同吗?不同在哪?(蓬勃向上的精神)
望岳是现存杜甫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 24岁时所作。此诗被后人誉为“绝唱”,并刻石为碑,立在山麓。无疑,它将与泰山同垂不朽。这首诗为什么会得到人们如此高的评价呢?再走进诗中,用心品味,你一定会有所发现。
这首大气磅礴而又含蕴无穷的诗歌是杜甫在科举考试落第后登临泰山时所写,在此诗中,你感受到科举失败后的消极颓唐情绪了吗?望着雄伟的泰山,杜甫心胸澎湃,灵感突发,挥笔写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千古传唱的名句。人们常常说言为心声,杜甫在告诉人们,更是在告诉自己什么?(要攀登人生顶峰的雄心壮志及豪迈情怀,在人生的道路上要勇往直前。)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站在泰山之巅的杜甫。
年轻的诗人正是怀抱着兼济天下的情怀一路走去,去找寻他的人生舞台,可是生不逢时的杜甫,终其一生都没有在政治舞台上实现“一览众山小”的宏伟抱负。(出示资料:困居长安十年,始终无官无职,他曾采草药出售以糊口,曾经去买救济灾民而低价出售的粮食。但这些都救不了穷,十来天没米下锅的情形也不少见,他不得不奔走于豪门和亲友之间,乞求一点援助。好不容易得了个小官,赴奉先探妻子,刚进门却惊闻小儿子被活活饿死的噩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原来不只是眼见,还是切身之痛。
过渡: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杜甫44岁时,唐朝历史上发生了空前的“安史之乱”。叛军入侵长安,烧杀抢掠,峰烟四起,多少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此时杜甫也被叛军抓入长安,孤身一人远离他乡,目睹长安城的满目凄凉,诗人感慨之万千,挥笔写下了千古绝唱――《春望》(屏显)。
学习语文,读是最好的方法,每读一遍,我们都仿佛向杜甫这位巨人又靠近了一步。现在,请同学们再轻轻吟诵起《春望》同时拿好笔随时把触动你心扉的字、词或诗句画下来。
学生交流:你画下了哪些字词?(供教师参考: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自安史叛乱以来烽火苦教乡信断,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仍然连续不断……诗人先翘首望景,再低头沉思,想望亲人。遥想远方的凄惨之状,眼望眼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百无聊赖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读到这你还想起了杜甫写的哪些诗?
学生说后出示
1﹑......痴女饥咬我,啼畏虎狼闻。怀中掩其口,反侧声欲嗔。
小儿强解事,故所苦李餐。一旬半雷雨,泥泞相牵攀......
——选自杜甫《彭衙行》
翻译:逃难途中,小女儿饿的禁不住咬我,哭闹声又害怕被虎狼听见。在怀中紧搂着捂住她嘴巴,她反而挣扎着哭叫声更尖。身边稍大些的小儿,非要摘苦李子当餐饭。一路上十几天多半有雷雨,泥泞中全家人只好相互扶搀着,
2﹑三男夜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
矣. 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
——选自杜甫《石壕吏》
翻译:三个儿子应征防守邺城.一个儿子捎信回来,两个儿子最近作战死亡.活着的人暂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永远完结了!家里再没有别的男丁,只有还在吃奶的孙子。
3﹑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选自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翻译:豪门多余腐臭的酒肉,路旁却有冻死的骷髅。
(这些诗篇像一面面镜子,深刻的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
世事无常、人生变迁,“烽火连三月”的残酷现实击碎了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梦,如果说挥笔写下《望岳》时的杜甫(板书:一位年轻、狂放不羁的诗人)此时的杜甫呢?(一位忧国忧民、沉郁顿挫的诗人),心中装满了万般辛酸!
过渡:安史之乱一直持续了八年之久,八年中杜甫举家逃难,苦不堪言,杜甫无时不期望着能够平息叛乱,叶落归根。763 年已52岁的杜甫突然听说官军收复了蓟北,这消息如春雷炸响,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诗人郁久的情感闸门,使他欣喜若狂,不能自抑。于是挥笔写下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品味:杜甫很少有欢快的诗句,《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喻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你从哪感受到了他的快乐,读一读。(供教师参考:作者用了“忽传”、“初闻”、“却看”、“漫卷”四个连续动作,把惊喜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而在“即从”、“穿”、“便下”、“向”这四个富有动感节奏的描述中,作者想象着自己仿佛已经穿过巴峡、巫峡,路过襄阳、洛阳,回到了梦寐以求的家乡。后人说:“此诗句句有喜跃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妆点,愈朴愈真”,此诗是老杜“生平第一首快诗”)带着这样欢快的心情读读。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此时的流泪与《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有什么不同?(听到国家统一的喜讯后禁不住老泪纵横,是喜悦的泪水;“感时花溅泪”是悲伤、愤怒的泪)
再读诗,联系前面的学习你觉得诗人此时为什么而流泪?
是为自己终于能够重回故乡,不再异乡漂泊而落泪;
是为人民不再遭受战乱之苦,再次过上稳定的生活而流泪;
是为终于看到国家统一,不再分裂而流下高兴的泪水。
此时你想怎样评价杜甫(板书:一位饱经忧患、矢志不渝的国民)
猜想一下:回乡后的杜甫会过上安宁幸福的生活吗?(像迁徙的候鸟一样,备受流离困顿,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
过渡:在杜甫的后半生中,曾有过短暂的四年比较安宁的生活,在这期间,他创作出200多首诗,如《春夜喜雨》《绝句》等,其中最富盛名的就是被后人喻为"千古绝唱"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大家刚才把诗读了两遍,应该对其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了。我想提几个问题:第一个:本诗所写的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秋天!)
第二个问题:发生在什么地方?(四川成都杜甫住的草堂里)公元759年暮冬,杜甫因避安史之乱入蜀到成都,次年春、在友人的帮助下于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盖起了一座茅屋,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
第三个问题:在这个秋天杜甫草堂发生了一件怎样的事?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个非凡的秋天。快速浏览找出文中描写秋天的相关句子。
指名读,自由轻声读,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诗人正在门口看书,忽然狂风大作。吹走了他手中的书,诗人风一抬头,又看到房顶的草被吹走了......过了一会儿,天空中乌云密布,似乎要塌下来一样......到了晚上,又下起了雨......
看着这样的画面,能让你想到哪些描写秋天的成语(狂风肆虐、乌云密布、大雨如麻、凄凉肃杀)
(人生苦为旅的悲凉时节)
(一贫如洗的凄伤之地)
用你的话来说,杜甫发出了怎样的呐喊?[发自肺腑、催人泪下、牺牲自我、为百姓祈求幸福、忧国忧民]
三、感受精神
从刚才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似乎听到了诗人那苍老遒健的声音正穿越时空,正响彻在我的耳畔,感受到了他悲悯天下的博大胸怀。孩子们,课上到这,老师想让你们听这样一段话:杜甫幼年丧母,少年多病,青年赶考,不幸落榜,正值风华岁月却偏偏遇上了战火纷飞的“安史之乱”,一生流离失所,晚年贫病交加。最后,贫穷竟然使他在岸上无立锥之地,从冬到秋,他的小船只在湘江上漂泊,衣衫褴褛,全身病痛,常常以藜羹度日,最终他也没能走出湘江,饥寒交迫中,他在残舟中去世,享年59岁。听了这些,我们再来读杜甫的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你现在想怎样评价杜甫(身无分文、心忧天下;饥寒之身永怀济世之志)出示:
1、著名文学家郭沫若对杜甫的评价: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2、朱德对杜甫的评价:
草堂留后世
诗圣著千秋
我以为读诗就是读作者的人,读作者的心,读作者的思想,读作者的人格这样才能从心灵上真正走近杜甫的境界,懂得杜甫的心。同学们,假如我们能够穿越时光的隧道,回到一千多年前,站在诗人杜甫的面前,你想对这位可敬的老人说些什么?
学生练笔,把想对杜甫说的话写下来、交流
四、总结:这节课我们通过诗歌这座千年不朽的桥梁走近杜甫,了解了杜甫之所以可敬,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没有在苦难中沉迷下去,反而在苦难的熔炉中,铸就了穿越世纪的千载辉煌。也希望同学们通过这一节课的桥梁,走进历史、走进经典,与经典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