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爱(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抓住“安详”、“轻轻”“顿”等细节描写的词语体会母亲的内心世界。
2、理解感悟的基础上把握恰当的语速、语调,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研读描写母亲含义深刻的语句,感受母亲的爱。
教学重点:抓住细节和含义深刻的语句感受母亲对儿子的信任与鼓励,母爱的平凡与伟大。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表达的深意,理解课题“看不见”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课前交流
二:揭题导入,复述课文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看不见的爱》,板书课题。
2、复习词语,边读边想词语的意思。
3、课文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借助词语和画面复述课文的主要情节。
(设计意图:进一步理解词语意思,落实语文基础知识,同时进行《课标》中关于中年段复述叙事性作品大意的训练。)
4、回顾了课文,你感受到的是怎样一种爱?
5、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母亲”和“孩子”,让我们走进课文,去字里行间细细品味,去感受语言文字背后的那份无声无痕的母爱。
三、抓住细节,感悟母亲的动作和神态。
1、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母亲对孩子的爱呢?划出描写母亲动作和神态的语句。
(设计意图:承上启下,直奔文本主题,突出教学重点)
2、交流“那位妇女坐在草地上,从一堆石子中捡起一颗,轻轻递到孩子手中,安详地微笑着。”(课件出示)
(1)母亲是在什么情况下这样做的?
(设计意图:结合课文插图,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母亲给予的信任和鼓励)
(2)用文中的词语评价孩子的表现。(这么差、忽高忽低)
(3)用你的声音告诉我们这孩子的表现,指导朗读。
(4)对比句子,你体会到什么?
“那位妇女坐在草地上,从一堆石子中捡起一颗,轻轻递到孩子手中,安详地微笑着。”
“那位妇女坐在草地上,从一堆石子中捡起一颗,递到孩子手中,微笑着。”
(5)学生交流,体会“轻轻”和“安详”并读出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抓住细节描写,体会母亲的慈爱,为有感情朗读做铺垫)
(6)如果这无声的“一递”和“安详地微笑”化作语言,母亲会对孩子说些什么呢?
(7)生交流,母亲递给孩子的仅仅是一颗石子吗?还递给了孩子什么?请学生将想到的词语(如信任、鼓励等)写在黑板上。
(8)孩子们,让我们一起把信任和鼓励送给这个孩子吧,齐读。
3、交流:“他母亲并没有说什么,还是很安详地捡着石子儿,微笑着,只是递的节奏也慢了下来。”
(1) 母亲又是在什么情况下这样做的?
(2) 理解词语“频率”,放慢频率读句子。
(设计意图:渗透阅读方法,让学生学会利用工具书学习词语)
(3) 如果我们做一件事筋疲力尽了,一向疼爱我们的母亲会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对比两处动作描写,体会母亲对孩子的疼爱和坚持)
(4) 指导朗读“他母亲并没有说什么……只是递的节奏也慢了下来。”
四、品味语言,体会表达的内涵。
1、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母亲语言的句子,谈谈你的体会。
(设计意图:从看似平凡简单的话语中读懂母亲的内心,感受母爱的伟大)
2、交流:“他母亲对我笑了一笑。“谢谢,不用!”她顿了一下,望着那孩子,轻轻地说,“他看不见。”
(设计意图:抓住“顿”和“轻轻”揣摩母亲的内心。体会母亲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呵护)
3、交流:“别的孩子都这么玩儿。”和 “我告诉他,总会打
中的。”母亲平静地说,“关键是他做了没有。”
(1)母亲说这句话时语气怎样?指名读出平静。
(2)这平静的背后还隐藏了什么?补充句子。(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通过分角色朗读,对比母亲和作者表达时的不同语气,进一步体会母亲的从容和坚定,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过渡:在母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是怎么做的?
五、走近男孩,感受母爱的力量
1、出示句子“那孩子很认真,屏住呼吸,瞄得很久,才打出去。我站在旁边,可以看出他这一弹一定打不中,可是他还在不停地打。”
(1)用一个词形容男孩打弹弓的样子。
(设计意图:积累词语,从对小男孩的赞美延伸对母亲的敬佩)(2)体会朗读句子。
信任给予了孩子坚定的信心,给予了孩子无穷的力量,也让小男孩一步步走向成功。
2、“我慢慢发现,这孩子打得很有规律,他打一弹,向右边移一点,再打一弹,再移一点, 然后再慢慢移回来。”
(1)想象这一过程的艰辛,指导朗读。
(2)对于一个双目失明的孩子,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呢?母亲仅仅在教孩子打玻璃瓶吗?
(3)课件出示:感悟填空。
(设计意图:让孩子懂得母亲的良苦用心,在发展学生语言的同时获得了乐观向上人生态度的熏陶,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结合。)
(4)在孩子漫长的人生道路上,还要面对许许多多比打玻璃瓶更困难的事情,师引读:当他遇到困难的时候,耳畔就会想起母亲的话,(课件出示)生读:总会成功的,关键是你做了没有……
六:创设情境,总结升华
1、孩子就这样努力着,摸索着。师配乐朗读课文结尾。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师融情朗读,使学生自然而然被母子俩坚忍不拔的精神所打动,被故事耐人寻味的意境所感染)
2、你们喜欢这段文字吗?为什么?
3、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教师随机指导朗读。
4、小男孩成功了,此时此刻,你想对小男孩的母亲说些什么?
5、学生交流
6、千言万语表达不尽我们对母亲的敬意,让我们把所有的语言汇成一句话,你最想对妈妈说什么?也可以说说你对母爱的理解。
(设计意图:升华文本主题,表达对母亲的敬意,加深对母爱的理解)
7师:配乐(烛光里的妈妈)深情总结。
8总结升华,深化主题
(设计意图:搜集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画面,让学生真真切切感受母爱的平凡和伟大,理解课题蕴含的深意,突破教学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