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书推荐

教学设计6下-10.05-《两小儿辩日》

2012-03-28 浏览量:4239

长春出版社>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年级导航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能借助课后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并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力争达到“熟读成诵”。

2、喜欢用文言文扮演两个小孩诵读,争辩,并能产生越来越喜欢文言文的情感。

    3、在读文中逐渐理解两个小孩儿的聪明可爱,学习他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并积极探索的习惯和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读懂课文,激发兴趣,乐于诵读文言文。

教学难点:

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和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指导朗读,引入新课

对学生课前的古诗诵读进行评价,请学生介绍个人的的朗读方法,相互借鉴。

(熟读;背诵;有感情;流畅……)

师: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但最重要的方法是什么呢?知道吗?

生:???

师:南宋著名教育家朱熹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你认为这三点中哪一点最重要?今天我们一同来学习一篇文言文,题目是《两小儿辩日》,希望这节课我们能一起用心来诵读它。

板书课题“两小儿辩日”。

抓住课题中的辩字解析文题。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用心读书,用心品味文中的人物、情感。由字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牢记的字形,并理解字义。在对字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再次设计问题,使学生对题目的理解悄然无痕。同时,为后面两小儿激烈辩斗作了铺垫。

二、多层次读文,读准字音、读通顺、读流利。

检查学生预习读文情况。

学生朗读。

1、教师范读,初次引领

文言文的朗读和现代文的朗读有许多不同之处,你们想听听老师是怎样读的吗?大家可要用心听了。

课件出示课文,文字似竹简竖行排列。)

师范读课文。

学生评价,并从中总结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

2、自由练读,读正确读通顺

师:刚才大家说得都有道理,你想像老师这样读吗?(出示要求)带着这些要求,自己读一读。

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3、指导朗读,读出韵味

看一看谁有把握读得达到这几项要求。

学生汇报朗读。

在指导朗读的同时了解孔子,知道孔子率众弟子,带着儒家思想文化到东方去游学,于途中巧遇两小儿辩斗。进而引发学生对两小儿因何而争辩,他们各自的观点和理由又是什么的思考。

师:想一想,以往我们都用哪些方法来读懂文言文的内容呢?

学生回忆以往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介绍适合本课学习的方法——“边读文边想象”(大屏慕出示)。指导学生借助以上方法学习,同时用曲线画出第一个小孩的观点和理由,用直线画出第二个小孩的观点和理由。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帮助学有困难的学生。

设计意图:质疑需要思考,让学生质疑,就是培养学生在阅读时学会思考。让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出滋味是学习文言文的起点。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动口、动脑,在多次诵读中,他们既能感悟文言文的特点,还会感受到诵读古文的乐趣,悟出故事大意。

三、竞赛读:走进辩论,读出内涵,读出情趣

学生汇报两小儿的观点,教师板书:

(晨近午远和晨远午近)

师:那他们各自的理由又是什么?

学生汇报时,可用自己的话表达。

师:男同学来读第一个小孩的观点和理由,女同学读第二个小孩的观点和理由,旁白的部分我们可以省略不读。

学生男女分读。

指导朗读两小儿争辩的语言,并请两位同学到台前表演两小儿辩斗的过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两小儿的是什么。用课文中的具体事例理解的意思,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加深对字义的理解。辩斗一词是全文的中心词,更能突出渲染两小儿辩日时的唇枪舌剑、互不相让的激烈的气氛。引出辩斗,能使学生的脑海中自然呈现出当时的情景,进一步体味文章,为辩斗做准备。

学生表演。

 对表演给予评价后,教师与一名学生进行辩斗,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辩斗的氛围。

师:还有谁想辩?那好,就和你的同桌辩一辩吧!

同桌互辩,而后集体辩斗。

师:从中间分开,这边读一儿,这边读另一儿,老师来读旁白。真正的辩论要看着对方,目光的交流也是一种争辩。那你们该向哪面看啊?(学生调整方向)

师:孔子东游……嘿嘿嘿,往哪看呢?孔子在这呢(指着自己说)

设计意图:用感情朗读表演辩斗经过,营造辩斗的情境,让学生切身感受辩斗的激烈,互不相让的氛围,在感情朗读辩斗后,回味辩斗过程,并在此过程中产生兴趣,克服学习文言文的畏难情绪。

四、读懂课文,理解大意

师:如果你当时就在辩论的现场,你认为谁的观点正确呢?

1:我支持第一个小孩的观点,因为……

2:我支持第二个小孩的观点,因为……

生3:我谁的观点都不支持,因为一天中太阳和地球的距离是一样的。

师:现在全班有三种观点,那你为什么这样认为呢?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汇报搜集的资料信息。

现在请看老师为大家提供的小资料。(屏慕出示知识窗)。

设计意图:“如果你就在现场,你赞成谁,反对谁?这一问题会激发学生口头表达和思维训练的欲望。他们在畅所欲言中探究太阳到底什么时候离地球远,什么时候离地球近。这个令两小儿争辩不休的问题,本是枯燥难懂的知识,这样可被学生轻而易举地掌握,并激发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师:是啊,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解释这个问题已不再那么困难,但在两千多年前,这样的问题就连大学问家孔子也不能决,但他并没有“强不知以为知”妄加决断,从中你读懂了孔子什么呢?

学生反馈汇报。

设计意图:这里是让学生感悟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师:诶,那两个小孩呢?你喜欢他们吗?

学生畅谈自己的看法。

师:是啊,两小儿聪明可爱,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着实惹人喜爱。那面对这两小儿的笑问,孔子会怎样想,又会对两小儿说些什么呢?请大家拿出本子写一写,你可以用现代汉语孔子说,也可以用文言的孔子曰。

(生书写,教师巡查)

师:写完了吗?谁来说一说?(适时评价)

设计意图:本课最后安排的小练笔,不仅把工具性和人文性结合起来,而且可彰显学生深邃的思想,多元的个性和活泼的语言。孔子的智慧,两小儿的智慧,学生的智慧交相辉映,奏出一曲动人的智慧之歌

五、总结课文

同学们,读古文其乐无穷,读古人其获无穷也!在琅琅的书声中,在大家精彩的辩论中,我们似乎领略到了两千多年前春秋时期那百家争鸣、扬思善辩的时代风貌;也对大学问家孔子的修养品质、人格魅力有了更深的了解,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正所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名言。(知识是开启美好明天的金钥匙)知道是谁说的吗?猜一猜。实不相瞒,这一句就是我说的,当然,我不是名人,这一句也算不上名言,我只是想把这句话送给大家,与大家共勉,希望你们都能怀揣金灿灿钥匙迈向明天的辉煌。下课。

设计意图:总结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对文言文有个总体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

板书设计:

                两小儿辩日

     

       

     

     

       

 

              孔子曰:  真知、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