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书推荐

【中】朱雪莉:语文教师怎样教《论语》

2011-03-02 浏览量:3956

长春出版社>语文>教研平台>教学资源

一直以来,《论语》的一些篇目作为文言文的代表性作品被选入中学课本,成为了学生学习文言的起始课文。一则可能因为它比较简单,通俗易懂;二则就是《论语》本身所具有的思想意义和价值取向的时代意义。

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如何进行《论语》的教学呢?

一、学好课本,走出课本

整本《论语》共有516则,教材中只选入了10则(现长春版教材已改为8则)。想通过10则内容的学习了解《论语》的价值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在精讲课内10则以后,一定要对其他内容进行扩展。

(一)孔子的思想。孔子思想博大精深,伦理思想是其中的精髓,比如他的仁,孝悌,交友,守信等。这此思想对于减少现今多数人心理道德防线崩溃、道德意识淡薄的社会现实对学生的影响,提高学生自觉抵制不良习气的侵袭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途径。

孔子的理想是要实现人与人之间充满仁爱的大同世界。为了实现大同世界,关键是要把仁爱思想灌输到广大群众中去,为此需要培养一大批有志于弘扬和推行仁道的志士和君子。这类志士和君子既要有弘道和行道的志向,又要有弘道和行道的德才。所以孔子的教育绝对不是今天的掺杂着素质教育的应试教育,而是遵循着以为社会服务为宗旨、对人进行终身的教育为原则来进行的。孔子的教育是以德育为主,教育学生要有社会的责任感,要终身学习。而且他还主张要“乐学”,即要快乐地学习。这一点与今天的绝大多数学生都是为考试而苦学来追求个人的发展是大相径庭的。所以教师要通过对课内与课外知识的延伸引导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

(二)《论语十则》相关内容的扩展。比如学习了孔子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就一定要扩展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等,只有这样,今天为学习所苦的学生才能理解孔子的“乐学”思想,才能养成乐学的习惯。

二、引导学生汲取《论语》中蕴涵的精神财富

(一)进取的精神。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这二则传统的翻译都是表现孔子谦虚好学的品质、海纳百川的胸襟,但深层意义上,它表现的是孔子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正是因为有着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才能看到身边人的长处,并自觉地学习,努力地提高自己。

通过这些内容的扩展,让学生领悟到,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无论对个人的成长,还是对国家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自强不息,只有具有发展自己的强烈愿望,只有具有百折不挠的执著与勇气,个人才能有所造就,国家才能兴旺发达。

(二)反思的精神。孔子认为,一个人只有不断反省自己,才能达到一个最佳的境界,才能达到他所说的“君子”的标准,所以教师在这一内容中可以拓展其他内容。

如: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子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过;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从这里,学生能够看到的是有清醒的头脑能自我认识的孔子,有勇气真诚地进行自我反省的孔子。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认识到,反思精神就是自我的觉悟,是质疑和审视自己的勇气。而反思自己又与我们前面所谈到的自强不息精神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具有了反思自己的精神,才能真正地做到自强不息。这都应该内化成为人的一种修养,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并成为一个终身学习的人,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包容的精神。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以上所说的包容,不仅仅是能够宽容他人,也指的是能够学习他人的优点,对于与自己的追求不同的个性方面的差异,只要是对自己有用的,都要拿过来,成为促进自己发展的力量和源泉。今天的学生,都具有很强的个性,多数以自我为中心,以为自己最优秀,看不到他人的长处。所以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认识到作为一个个体,要想融于这个社会,就必须能够学习他人,包容他人,才能学到最富有智慧的东西,才能使自己成为最富有智慧,又是对社会最有用的人。

三、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

《论语》是古典文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所以关于它的翻译,有很多种版本。这个时候,要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哪一种翻译更合理,更符合孔子思想?从而养成学生的怀疑精神,对他人的答案敢于提出疑问,尤其是要有敢于面对权威的精神和勇气。

比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一句中对于“习”的翻译常见的有3种:复习、实习、实践。哪一种更准确呢?教师引导学生查阅资料,最后给出一个最合理的解释。

在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中这样解释:习,鸟数飞也。学之不已,如鸟数飞也。

在李泽厚先生的《论语今读》中是这样理解“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的:学习“为人”以及学习知识技能而实践之,当有益于人、于世、于己,于是心中悦之,一种有所收获的成长快乐。

结合以上的翻译,学生就会发现,把“习”翻译为“实践”是最为恰当的。

以上,是我对《论语》教学的一点看法。语文与其他学科最大的不同就是,语文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学科,语文教师应该教会学生从书本中,从书本外汲取自己成长所需的营养,不仅是知识上的,更应该是精神上的。

                   (作者:朱雪莉   单位:东北师大附中初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