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书推荐

教学设计5下-07.01《会飞的蒲公英》

2012-03-27 浏览量:6146

长春出版社>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年级导航>教案/教学设计

 

《会飞的蒲公英》教学设计

 

吉林市船营区大绥河中心小学   张华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情感。

3、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相结合,体会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升华情感,从而树立远大理想。

4、把握课文脉络,学习作者运用象征手法和按一定线索进行写作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品味描写我和妈妈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课题

2、,快速的回顾一下课文,结合上节课完成的课堂作业,(ppt表格文章线索)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这篇散文主要写了什么。

设计意图:整体把握 课文主要内容,把握文章脉络

抓住线索能够帮助我们清晰的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在我成长的路上妈妈那一件件与蒲公英有关的礼物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作者又是用什么方法表达的呢?这节课我们来共同探究。

  二、探究新课

1初识蒲公英-----播种希望

指名读13

学生思考:童年,蒲公英在女儿和妈妈的眼中有什么不同?

板书妈妈女儿

(我眼中的:花儿怪逗人的……)

在我眼中她只是一种好玩的花儿,它曾经吸引我吗?

吸引我的是什么花儿?火红的杜鹃,鹅黄的迎春,淡紫的牵牛……五颜六色的花

通过比较体会蒲公英的平凡,朴实,淡雅,

但就是这不起眼的蒲公英在妈妈眼中又是什么样的呢?

生会在原文中找句子回答

你怎么理解闯荡这个词?(离开家乡,离开父母独自一人到外地谋生,生活等等)

师:一种如此普通的植物,在妈妈眼中变得有了思想,有了性格,你能感受到妈妈对女儿说这番话的用意是什么吗?

生:希望女儿离开大山,到晚面的世界去闯荡,

希望女儿像蒲公英一样,飞出大山,实现理想

……

原来母亲是借蒲公英的特性来向女儿传达自己的希望啊。

师:刚才我们透过人物的语言描写体会了人物如此丰富的内心活动,那么我们还可以通过人物的哪些描写体会人物内心活动呢?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语言,神态,动作,通过人物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能帮助我们走进文中两位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内心的情感。

设计意图:在品味妈妈的语言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从而在教师的引导学习中学会体会人物没心活动的方法。为下文的独立学习做好铺垫。

妈妈的话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ppt出示(晚上,我常常梦进自己……)

妈妈让我对这好玩的蒲公英有了全新的认识,也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梦想的种子。梦想着自己有一天(生接读变成了一朵……)板书梦想

比较闯荡与飘荡,体会妈妈的话语中实现梦想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历程,而我对这份希望的理解是幼稚的,朦胧而美好的。

2、了解蒲公英-----希望在长大

本环节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运用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童年,妈妈送我的礼物就是带我认识了蒲公英,希望我也能够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年幼的我心中埋下了梦想的种子,那么,在我成长路上的不同时期妈妈的礼物对我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4——9自然段,画出表现妈妈的希望和实现梦想经历的语句。画完后再默读这些句子,静静地想一想、你能感受到人物怎样的内心活动?

学生汇报

1、小学妈妈送我绣着蒲公英的书包,(理解歪歪斜斜的内容,母亲没有太多的文

化)妈妈把希望绣在书包上。

2、我把老师刚刚教的儿歌……轻轻地飘上了天空

生:妈妈在山坡上让我认识了蒲公英,现在我学会了这首儿歌,我要唱给妈妈听。

   女儿学会了这首儿歌,很高兴,要告诉妈妈。

介绍儿歌《蒲公英的种子》,“我是蒲公英的种子,有一朵毛茸茸的小花,微风轻轻一吹,我离开了亲爱的妈妈,飞呀飞呀,飞到哪儿,哪儿就是我的家。”

师:“离开了亲爱的妈妈,飞呀飞呀,飞到哪儿,哪儿就是我的家。”这不正是妈妈期盼女儿像蒲公英一样离开妈妈,独自到外面去闯荡吗?

3、妈妈有些激动……飘飞远去的小白花ppt

在这句话中你关注了那些词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有什么体会?

引导孩子在体会激动,目光亮亮的,追随等词语的同时,感受妈妈看到女儿渐渐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时的心情。

教师根据学生的体会相机指导朗读。

一首再普通不过的儿歌向妈妈传递着我正在慢慢成长的信息,道出了女儿对妈妈的理解。(板书理解

同学们可真会学习,通过体会人物的动作和神态描写,让我们和这对母女的内心世界更近了。继续汇报

4、从妈妈的目光中我仿佛……飞进金色的阳光中

女儿读懂了妈妈的目光,读懂了妈妈的期待,以至于连做梦都梦见自己变成了一朵会飞的蒲公英,去追逐妈妈的希望。

Ppt从妈妈的目光中,我仿佛……飞进金色的阳光中)生读

师:梦中的那朵小白花就是……(我)在轻风的吹松下,飞呀飞,飞过……(生接读)飞过……(生接读)飞进……(生接读)

句式训练在“轻风的吹送下,飞呀飞,飞过    飞过     飞进 

师:我在梦中编织着追逐梦想的美好历程,你能张开想象的翅膀说一说我还会飞过哪里?飞进哪里吗?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那么多,那你能把相关的短语也用这样的排比句表达出来吗?(ppt出示轻风的吹送下,飞呀飞,飞过    飞过     飞进 

根据学生的表达相机鼓励,肯定。

通过句式训练,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用排比句表达的兴趣。

梦想在此刻也变得更清晰了。带着这梦想我飞进了中学的大门,继续交流你的体会

5那个绣着蒲公英的花书包……好久好久

生:我根据“望了好久好久”这个动作描写体会到妈妈此时可能在想女儿渐渐长大了,慢慢的学会飞了,所以望了好久好久

生:也可能再想想女儿美好的未来,所以望了好久好久

师:此刻,妈妈凝望着,思索着,思绪起伏、波荡,所以好久好久,就应该读得——慢一些,深情一些。谁来读读?

6后来,妈妈又守着……一朵白色的蒲公英

生:从这句话我知道了,妈妈把希望绣在了我的连衣裙上,希望我在中学能像蒲公英一样飞得更高一些

师:是啊,礼物不同,可是希望却是一样的。这一针一线凝聚着母亲浓浓的爱呀

板书爱

7临别前的一个黄昏……盈满了泪花ppt出示

体会盈满泪花的丰富的内心活动,体会母亲复杂的心情:欣慰,不舍,激动

充分体会后,配乐朗读本段。

引读“孩子,你已经是一朵会飞的蒲公英了……。”感受母亲更高的期待。

妈妈的期待变成了现实,女儿的梦想实现了,当年的小女孩变成了一朵会飞的蒲公英,

临行前:妈妈没有说让我在大学里怎么样努力学习,她轻轻的说了一句:孩子,你已经是一朵会飞的蒲公英了……。女生齐读
临行前:母亲没再送我任何礼物,她只是语重心长的说了一句:孩子,你已经是一朵会飞的蒲公英了……。男生齐读。
临行前:母亲将所有的爱和希望都融进了一句话,她轻轻的说:孩子,你已经是一朵会飞的蒲公英了……。全班齐读
 
老师小结:多么朴实的母亲,多么温馨的话语,多么殷切的期盼。在妈妈的话语中,我又为自己制定了更高的目标。 “开始尽情的在大学的林荫小道上飞来飞去”
3
、变成蒲公英----实现理想

如今我长大了,也要送给妈妈一份特殊的礼物,是什么呢?

(我把从林荫小道上飞进报纸和……飞的更高了)

你能猜想诗的内容是什么吗?(学生大胆猜想)

妈妈的希望孩子读懂了,她成了会飞的蒲公英,懂得了怎样飞得更高,你知道怎样会飞的更高吗?(努力,勤奋,奋斗,不骄傲……

是啊,这位朴实的山里的母亲,实现了自己当初教育孩子的目标,喜悦之余,她仍然用一幅水彩画作为礼物送给女儿,希望女儿牢牢记住自己是山里的孩子。请同学们自由读1114自然段,想一想母亲的那幅画里面包含了怎样的向往?

生回答:(蓝天下,一群群……蒲蒲公英的种子)妈妈的希望是所有山里的孩子能够走出大山,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

山里的每一位母亲多么期待自己的孩子像蒲公英那样,学会生活的本领,插上理想的翅膀,飞到广阔的世界啊。

三、回归文本

揭示文题,总结写法。

本篇文章作者为什么以“会飞的蒲公英”为题目呢?

学生借助板书理解教师适当引导本篇文章采用了象征手法,借助“会飞的蒲公英”来表达妈妈对“我”的殷切期望,以此来象征千千万万个山里母亲渴望自己的孩子飞出大山,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的美好心愿。

再次感受文章清晰的线索,学习写法。写作文时,抓住了线索,就容易做到围绕中心组织材料,使文章中心明确,内容集中,条理清楚。

 

四、走出文本,感受创作

这节课 ,我们在潘晓娴娓娓动人的叙述中,不但感受了一位山里母亲的期待,也看到了一位山里孩子的成长,更感受了潘晓娴独具匠心的构思与表达方法,在品味语言中我们走进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就请你们以潘晓娴的身份,结合你对她内心世界的感受,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她大学一年后投进报纸和杂志的诗行吧。

五、展示作品并总结

孩子们,在爸爸,妈妈及所有爱你们的人眼中,你们就是蒲公英的种子,就是他们的希望,让我们每个人都做一朵会飞的蒲公英,带着自己美好的梦想去努力,去奋斗,飞向更高更远的蓝天,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