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书推荐

说课-5下-10板块-“先哲语录”板块

2012-01-18 浏览量:5831

长春出版社>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年级导航>教案/教学设计

                           先哲语录单元说课稿

 ——长春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十板块

 

 

一、    教材解析:

第十板块即:先哲语录,现代人学习一些古文经典已经形成一些共识。小学教材中也选进来一些古文言文,教师应该教到什么程度,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一直是值得我们思考的话题。小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如果老师引导得法,学生会对文言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能够理解。这一板块包括《论语四则》、《舍生取义》两篇课文和一个表达,《论语四则》是从《论语》中挑选出的四句名言警句,它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孔子的治学态度和精神,含义丰富,对于学生的学习、教育、思想很有启迪作用。《舍生取义》是节选《孟子.告子上》中的一篇精短的文言文《鱼我所欲也》,题目是编者所加。论述了孟子的一个重要主张: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小学生学文言文从课标上讲没有什么具体要求,只是在总目标中谈到: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还在古诗文阅读评价中指出: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这就表明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引领学生感受文言文独有的语言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读出理解,同时领略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先哲思想的无限魅力。是本组的训练重点。

一、    教学理念:

小学学习文言文体现了小学向初中的一个过渡。所以在人教版、长春版等教材为了体现小学和初中的这种衔接,都安排了少量的文言文,是让学生见一见,感受一下,了解一下文言文的形式,到了初中学习不感到陌生。我觉得不同的学校可以有不同的程度。学生平均学习程度偏弱的学校在课标下程度还可以再低一点;程度高的学校还可以再高一点,要因校制宜,因班制宜。但无论什么样的学校我个人认为在小学阶段文言文的教学还是让学生把文言文读通、读顺、读好,能够理解一些关键词语的意思,继而能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意思,领会深刻道理,这些是教学的重点内容。对于学习文言文,在小学阶段,可以借用工具书、看注释、看译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尤其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  处理好理解和记忆的关系,以“记忆”为重。

(二)处理好讲和悟的关系,以“悟”为重。这是开发学生智慧的好方法。采取让学生自己去读,读了以后交流理解,对照注释去感悟文本的内涵。

(三)处理好语法和语感的关系,以“语感”为重。

(四)处理好文本与扩展的关系,以“文本”为重。文言文阅读初知大意,熟读成诵,培养一种文言文语感,应该是小学文言文教学的基本做法。

三、教学目标:

1、学会4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了解个别字词在古文和现代文的意思及使用差别。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真练习文言文的读法。

3、结合注释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言文独有的语言特点,理解其深刻含义。

4、熟读成诵,激励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让学生自觉地去阅读更多的先哲语录,去领略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先哲思想的无限魅力。

四、教学重点:

采用不同的方式熟读成诵,感受文言文独有的语言特点。

五、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懂得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

六、教法选择:

首先要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让学生静下心来默默读书。尊重独立思考,适当指导,交流,拓展。

其次,阅读文言文要有一个联系的视角。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古今词语不同用法读,联系课文大意对照读,联系文章前后内容语气不同比较读,联系文本与现实的对照读……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意识到学习文言文要有一种联系的视野。

七、学情分析:

在我们区轰轰烈烈的开展古诗文诵读、古文化汇演的大背景下,应该说全区各校学习古文经典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而且五年上册又刚刚学了三则文言文寓言和一篇《荔枝图序》,所以学生对于文言文并不陌生。尤其是本册的这两篇孔孟的先哲语录中的经典名句和道理对一部分学生并不是第一次接触,关键在于读的过程,要借助多种方式进行指导,定会使学生读出趣味,学出趣味。

八、教学时间:

本组教学内容共4课时

《论语四则》2课时

《舍生取义》1课时

表达       1课时

各位老师经验丰富,相信一定会有自己更合理、更适合自己学生的课时安排,这只是我针对我班学生情况预计的教学时间。

九、教学流程:

第一课:《论语四则》

教学目标:

1.学会4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指导学生正确阅读。了解《论语》中关于学习、学习方法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的大体意思。

 3.了解孔子学识渊博、光辉的人格魅力,联系自身实际从中学会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学会与人交往。

(老师们:前面已出示的单元目标:感悟文言文特点,理解其深刻哲理。而到课时目标的第三个目标,就比较具体,要了解什么,学到什么程度,课时目标就应该这样直接具体。)

 

教学重点:

正确阅读,了解每句话的意思,并且读出自己的理解。

教学难点:

理解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内容虽少却很充实,语句虽短却很具体,而且对于《论语》、孔子有关的文学常识也要有所了解,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所以主要采取多种方式的诵读法促进教学为好,因此我在教学上安排二课时的时间:

第一课时:

(一)、诵读佳句,了解论语。

 古有李杜诗篇万口传:“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有孔孟之道皆天下: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些先哲语录流传至今,仍旧韵味无穷。你了解“孔子”吗?我国人们把到山东曲阜去看孔庙叫做“朝圣”,同学们知道它的缘故吗?  

关于孔子和《论语》的简介。(课件演示)

 作为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板书文题),在我国历史上影响很大,为儒家的重要经典。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后,人们在他的书籍里发现只有半部《论语》,所以世有“半部《论语》冶天下”之说。今天的语文课,让我们走近孔子,走进《论语》,去聆听先哲的教诲。(这样纯粹的古典名句回味着自己的文学积累,把学生带入一个纯净的古文经典的世界。同时,愿意把自己对孔子的了解与大家分享。在师生资料的整合中,激发学习课文的兴趣,学生有强烈的了解《论语》,学习佳句的愿望。了解并深刻地认识我们的祖先,继承并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二)、自学交流,指导诵读。

1.学生逐句自由读文,适时纠正字音。

2.教师范读,规范节奏,语调。

3. 教师指导读,明确正确读法。

4.指名读,读出韵味,教师适时指导。

5.学生个性读,师生评价。

6.小组同学比赛读。

(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学文言文的最基本的方法就是一个字: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韵味、读出智慧。是关键的过程。相信文言文是读懂的,决不是老师讲懂的,更不是老师分析词法句法而懂的。)

第二课时:

教学设想: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放古筝曲子,课件演示进入文本。)孔子曰“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古人云: “文以载道”。《论语》就是这样一部经典。

(此环节以《论语》这部经典的寓理佳句引入新课,主要是指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要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其蕴含的道理,让学生真正明白读中思考是最好的阅读方法。)

(二)、读文

1. 请学生自由朗读《〈论语〉四则》,把文言文的文本读通、读顺、读好,读准节奏,读出文言韵味,该断句的地方能够很好的断句。

2. 请学生对照注释朗读《〈论语〉四则》,常言道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请同学再读课文,读出你的理解。

3. 细读课文,领悟道理。先四人一组,互读互评,将不理解的字词划出,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4.汇报,一句一句的理解,教师补充指导每句中的重点字眼,弄懂大概含义,体会其中的道理。

(诵读是最基本的方法。在读中领悟文意、在读中积累语汇、在读中质疑思辨、在读中陶冶情操。我想不是将文言文译成顺畅的现代汉语,也不是对文言语句作细致的语法分析,而是一看就懂或者经过查工具书和注释会意而后懂,这样也就突出了本课的重点。)

(三)、教师讲述孔子二三逸事,鼓励学生谈体会。

教师创设有趣的语境,学生体会感悟。(听了这个故事你了解到了什么,联想到了本课的哪一句话。(课件演示)

(这样设计以故事的情节促进学生理解句子意思,升华学生对深刻哲理的认识。)

(四)背诵

1..在上面的学习中,学生的思想得到了深化,教师要乘胜追击,同学们能够从古文中想到经典,学习古文还非常注重积累,鼓励学生背诵。

2.背诵也要采用多种形式。

(此环节很好的达成了教学目标中的熟读成诵,激励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让学生自觉地去阅读更多的先哲语录,去领略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先哲思想的无限魅力。同时也突破了难点。)

第二课:《舍生取义》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弄懂词语的意思。

2. 结合书下注释,把握课文内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孟子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感悟其所包含的积极意义。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观。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课文,并结合书下的注释了解课文的意思。

教学难点:

结合故事及生活实际深入理解“舍生”而“取义”的真正意义。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突破点:

    以“舍鱼而取熊掌”为突破点,分析取舍的原因,从而进一步分析,面对“生命”与“道义”选择的时候,孟子为什么要宁可牺牲生命也不违背道义呢?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舍生取义”的人或事例,从而深刻理解“舍生取义”的真正含义。

本节课不想说太多,因为我知道东北师大附小的一位教师这节课上的非常棒,在这里提供一个共享平台。希望老师们去分享一下名师是怎样把握文言文教学的,这是2008年全国小语会在师大附小召开“教学的有效性”研讨会上,与会的都是专家,黄春雷老师上的一节公开课《舍生取义》受到了与会领导的一致好评。在百度上搜索“黄春雷的课堂实录”就可以了,我想大家一定会受益匪浅的。

第三课:表达——读书笔记

教学目标:

1.了解读书笔记的内容和写法。

2.指导学生抓住印象深刻的书、文章或经历事情为素材来写,学会写读书笔记。

教学重点:学习写读书笔记。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设想:谈话导入——了解读书笔记(1.什么是读书笔记。2.读书笔记有哪些种类。a.摘录式 b.眉批式c.提要式d.心得体会式e.剪贴式f.存疑式)——注意的问题(1.要有“读”有“感”,以“感”为核心。2.要有真情实感,不要造作的拼凑感受。3.要有独特的新鲜感受。)——写读书笔记。

十、教学评价:

1.诵读是最基本的方法。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韵味、读出智慧。在读中领悟文意、在读中积累语汇、在读中质疑思辨、在读中陶冶情操。

2.教文言文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强学生的积累,提高语文素养,熏陶道德修养。

3.古诗文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走近它、熟读它、背诵它。让它植根于我们的心灵,伴我们成长。

 

                               (石井九年制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