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书推荐

【中】沈艳春:长春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作文教学方法例说

2008-01-16 浏览量:13057

长春出版社>语文>教研平台>教学资源

“写什么”“怎样写”的问题是作文教学的两个必须解决的问题。这套教材在作文教教学中设计了“参考题目”,加之教师就此话题的探讨指导,重点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写作提示”“ 心得·交流”两个板块是在指导学生“怎样写”。这套教材在作文方面所强调的,就是写作的全过程。应该明确在写作过程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不是语文一门学科的特定任务,而是各门学科的共同任务,写作课没有必要也不可能独立完成这个任务。解决这个问题,贯穿学生的整个生活中,是学生平时生活的一部分,不是为了写作才特意去认识生活,是学生平时生活中“转化”的结果和延伸。基于以上认识,在教学中我们根据不同专题尝试着以下的做法,供老师们参考。

 

作文一:发现他人

请以“发现他人”或“宽容”“理解”为话题,结合有关的人和事,谈谈你的看法。

 

有关材料:

故事:

1.唐人李翱的《李文公集》中有这样一个寓言:两人分乘国马(指平时养于民间,战时由国家征用的马)和骏马井驾而行,驻马咬破国马长鬃之颈,使其流血不止,国马若无其事,仍行走自如。骏马回家后却浑身颤抖,水草不沾,国马主人说:“它大概是因为咬了国马而羞愧,我把国马牵来,劝劝它就好了。”国马牵来后,用鼻子亲近骏马,和骏马同槽共食,不到一个时辰,骏马就恢复如初。

2.我国古代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买布的人和卖布的吵架,说:“三八二十三,你为什么收我二十四枚钱?”颜回上前劝架,说买布的人算错了。那人不服,拉颜回去找孔子评理,并说定如果他错了就把脑袋给颜回,颜回输了就把帽子给他。不想孔子判定颇回输,让那人把帽子拿走了。孔子对颜回说:“说你输,只输一顶帽子;说他输,那可是一条人命啊!

3.《圣经》中也有类似的故事。有一天,一群人带着一个据说犯了淫荡罪的女人来找耶稣,要耶稣下令用石头砸死她。耶稣说:“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砸她。”结果那些人一个个地退了出去,只剩下那个女人站在那里。耶稣对她说:“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从此以后不要犯罪了。”

调查:

在一次对中小学生的抽样问卷调查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当你讨厌的人向你求助,而且你能帮助他时,你会帮他吗?”持肯定回答的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分别是59.8%、41.7%和37%。还有一个问题:“对过去欺负过你或严重伤害过你的人,你会怎么办?29.9%的学生表示原谅他,近24%的人表示很难原谅或绝不原谅,其余的人表示可以原谅但不忘记。这些回答说明了什么?

教学建议:

1.试查阅《论语》中关于“恕”的论述、房龙的《宽容》等,以提高对宽容精神的认识。

2.搜集有关“宽容”的语句。

惟宽容可以得人。

宽容意味着给予,给子别人能使自己变得更加丰富。

宽容是有气量的表现,而刻薄却是不足的流露。

宽容是芬芳的花朵,友谊是它的果实,宽容是理解的桥梁,真诚和信赖是它的基石。

3.组织学生研讨什么是“宽容”? 孔子和耶稣体现了哪些宽容精神?

宽容是一种高尚的善意,它使我们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上去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用一种善意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友爱的心灵渴望。

宽容是对人格的尊重。即使是有错误的人,在人格上与大家也是平等的。怀着治病救人的态度帮助他,才体现真正的宽容精神。

4.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难免要产生矛盾。化解矛盾的最重要的法宝,就是要学会宽容。看一看,周围的哪些矛盾,因为互相宽容而迅速化解,又有哪些矛盾,因为互相不宽容反而激化?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作文二:属 

对联作法:

1.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对对子一直是训练学生文字基本功的重要方法。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所说的对课就是学习对对子,教师出上句,学生作虚实平仄对应的下句,以练习对仗。鲁迅少年时,曾以“比目鱼”巧对先生所出的“独角兽”,颇受夸赞。

《红楼梦》第48回“香菱学诗”中林黛玉有这样一番话:“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的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虽然是谈诗,但也适用于对联创作。对联讲究炼字,更讲究炼意。作对联需要对每个字反复推敲、仔细琢磨,但是好的对联却又要求不见斧凿之痕,信手拈来,宛若天成。

2.对联与生活息息相关,凡身边事、眼前景等皆可写成对联。清代诗人宋湘路过一小镇时曾作过一副对联“一条大路通南北;两边小店卖东西。” 据说他在路过一个小镇时,在十字街的墙上题出上联:“一条大路通南北”。走后数日,仍无人能对,他便自己又对出了下联。郑板桥故居有一副对联:“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古代有个神童随父亲进宫,上台阶颇为吃力。皇上见状戏言道:“神童足短”,他顺口应道“天子门高”。郭沫若念私塾时和伙伴们一起到庙里偷果子,被老师体罚,能对出下联者免除处罚。“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郭沫若对为“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是我”。

3.对联写作的具体要求。

内容相对。要求上下联意义相关,无论正对、反对、还是流水对,都要防止“对开”的毛病,即上下联的意思脱节,各唱各的调,彼此风马牛不相及。一定要围绕一个中心,在意义上互相联系,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说明同一个主题。

正对:并列的事物相对。“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千秋笔墨惊天地,万里云山入图画。”

反对:相反的事物相互映衬。“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

流水对:上下联意思连贯一气,像行云流水一样,自然而下。“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词性、词义相对。要求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还有分得更细的,如天文对天文,地理对地理,颜色对颜色等。短语的结构也要相对。主谓对主谓,动宾对动宾。“文章(名词)千(数词)古(名词)事(名词),风雨(名词)十(数词)年(名词)人(名词)。”千古事——十年人(偏正结构),上下联都是主谓句(省略动词)。

平仄相对。汉语读音有四声,古代叫“平、上、去、入”;现代叫“阴(平)、阳(平)、上、去”,即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古代四声中“上、去、入”都是仄声,现代四声中,“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为仄声。在韵文的语言运用中,平仄交替使用,读起来铿锵有致。普通话里没有入声。

平仄相对,就是上联是平声的地方,下联就是仄声,与之对仗。

星垂平野阔(平平平仄仄)

月涌大江流(仄仄仄平平)

也有放宽要求的,叫“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奇数句平仄马虎一点不要紧,偶数句平仄对仗就是了。

教学建议:

1.对联是非常有意思的,教师要教出兴趣,学生要学出兴趣。教学要注重在“奇妙”两字上,体味汉字的奇妙,中国人思维的灵性,不要把对联讲得干干巴巴、枯燥无味。“对联欣赏”中一些脍炙人口的名联,可以要求学生背下来。

2.教学强调搜集对联,尤其是生活中还在使用的“活”的对联。要求学生搜集对联,教师自己必须先搜集一些奇联妙对,这是把作文课教活的基础。

3.注重小学、初中以及平时的积累,注重与经典古诗文的联系,尤其是在名联欣赏中,要求学生联系所学过的古诗文去理解,要与本册课本中古诗文课文相联系,例如可以向学生介绍与著名诗人、篇章相关的名联。

4.对联与书法紧密相联,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自己动手,用毛笔书写一副对联。评选出最佳者,可贴在班上展示。

5.在班级内组织征联活动,老师或同学出上联挂在教室里,同学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出下联。还可以利用省楹联家协会的会刊发表学生的作品,鼓励学生的创作的热情。

 

作文三:感受春天的气息

1.明确人与自然的关系

自然是人类生活的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类不仅在物质上需要大地母亲的哺育,而且在精神上也需要向自然寻求依托。当知时节的春雨飘落大地时,当秋风吹来诱人的果香时,感到喜悦、幸福的决不仅仅是农民;过去的政治家、文学家,每当失意的时候,就会寄情山林;就是我们现在的中学生,当不堪学习重负,感到身心疲惫的时候,去野外踏青,不是也能愉悦身心吗,可以说人对自然的情怀是与生俱来的。但是不同的人,对自然的感悟有深浅不同,情趣有高下之分。“万类霜天竟自由”的感悟,“大漠孤烟直”的审美,不是人人都能有的。除了生活经验、知识积累以外,这种情怀还需要通过读书、作文不断培养。培养对自然的情怀,可以提高审美能力,可以陶冶性情、净化灵魂。从学习写作的角度看,自然的范围极其广阔,培养对自然的情怀,可以大大丰富我们的写作内容。

2.强调写景物要抓住特征

学生喜欢写景,但常常忘了为什么写景,抓不住景物的特征。这里所说的特征和说明文中的事物描述不同,它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自然景物是客观的,写什么,不写什么,却全由作者的感悟来决定。但是由于作者的心境不同,受到感悟的地方也就不同。作者头脑里的景物特征已经深深印上了主观的痕迹。学习写景,既要认直观察,对景物有准确的了解,又要找准景物与自己感情的契合点。只有这样,才能写得情景交融。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教学建议:

学生做写景文,容易犯两个毛病:一是不认真观察,习惯于抄书抄报,脱离景物实际;二是没有明确的目的,写出来缺少统一的基调,特点不突出。

针对学生常犯的毛病,如果有条件,可以组织学生到室外做一次集体写生式的作文。比如,一同观察校园一景,一同逛公园,一同赏月,一同看日出。这样写出作文来,一比较,谁做了认真观察,谁在抄书抄报,即使老师不讲,学生也会明白的。搞这种活动,事先要有准备,帮助学生搜集相关的诗文、词汇。可以先在现场口头做,回来后再落成文字。这样做的好处是能互相启发,也便老师指导。

课例节选:

有一位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个作文题:《校园春色》。结果有不少同学根本没有到校园里去观察,而是抄书抄报,什么“林木扶疏”“婆娑树影”,什么“彩蝶飞舞”“燕语呢喃”,堆砌了许多现成的词语。老师一看不符合实际,于是要求重做。规定:可以先去观察、记录,然后回教室写,也可以到现场边看边想边写。并在黑板上写下了如下提示:

目的:提高从植物生态进行人事联想的能力。

对象:树木花草(不要人)

范围:校园内教师办公楼一带。

项目:生、荣、枯的情况,体态,共同点,不同点。

结果:以共同点和人、事对照,通过联想,写一篇记实写景,抒发感想的散文。

重写作文大有进步,但还有一些问题。于是老师带学生到现场批改。老师让一位写得好的同学当众读自己的作文,结果又发现了一些问题。

最先把春意带到校园的,要算教师办公楼前的一棵迎春花了。一根根绿色的枝条上,挂满了嫩黄的花芽,有的已经开放了,淡黄色的小花十分耀眼,散发着几乎嗅不到的冷香。交错攀援的枝条下边,我叫不上名的野草,也渐渐冒出了嫩绿。各个小花池里,一株株丁香,一丛丛的刺梅,在湿润的微风中轻轻摆动。枝头上结满了各色花芽。随处可见,站在路旁不惹人注意的钻天杨,挺拔的身躯上泛出淡绿色的光亮,梢头上吐出了几粒芽苞。只有那花池边的老槐树最沉得住气,那粗糙的老皮仍然没有一丝水分……

老师让学生看看迎春花的枝条到底是什么颜色。大家一看,原来不是绿色,而是绛紫色。再看看花蕾,也不对了。原来迎春花的花朵是黄的,而花蕾却是淡红的。老师又让闻闻有香味吗,作者闻不到别人也闻不到。原来“冷香”一词是作者从一本书上学来,胡乱加上去的。当念到对杨树的描写时,老师让同学再仔细观察一下。大家发现,杨树的芽苞不是“几粒”,而是许多。当念到老槐树时,老师指出,与全文的情调不一致……这说明,即使到现场,如果不认真观察,也不能写出景物的实际。

            (选自孙移山《人人都能妙笔生花》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作文四:设计太空实验方案

1.想象和联想的表达功能

联想和想象是把作文写得生动、写得实在的重要方法。

联想,是一种心理活动的方式,也是一种重要的构思方式。它的特点是,从某一事物想到与之有一定联系的另一事物。

比如,一提到秋风,往往立刻会想到落叶,为什么会想到落叶呢?因为秋风落叶不但在时空上往往相伴出现,而且它们之间还有一定的因果关系,这就是相关联想因果联想。我们好把小朋友比作花朵,因为花朵的鲜艳、惹人喜爱,和小朋友有相似之处,这就是相似联想。当我们提到被父母遗弃的孤儿时,会自然想到我们在父母身边的幸福,这就是对比联想。我们看到一位慈祥的女教师时,往往会想到妈妈,因为她们在某些方面相近,对我们都是一样的关怀、体贴,这就又是相近联想了。由此可见,相关”“因果”“相似”“对比”“相近,就是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的联系,这种联系就是联想的桥梁

想象,是一种有目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想象是利用我们头脑仓库中所存储的已有的信息,构筑新的形象的心理活动。

比如,当你看完一本科幻小说,被其中惊险迷离的情节所吸引,仿佛自己也乘坐宇宙飞船来到茫茫宇宙中和外星人交谈。再比如,当你听到一首优美的乐曲,你会想到美丽的草原、蓝蓝的天空。这时你头脑中的形象,就是你想象的结果。

联想,比较实在;想象,比较虚幻。联想,想到就可以;想象,就比较具体。联想和想象在概念上是有区别的,但在实际写作中往往是交织在一起,共同使用的。

2.联想和想象在作文中的运用
   ( 1)要掌握好合理二字。合理的联想,就是要抓住事物之间的合理的联系。从春天想到青年就是抓住了二者之间的相似关系、可比喻、可象征的关系,就是合理的;如果从春天想到刻苦学习,就缺少二者之间的合理的联系,就比较不合理。合理的想象,就是所想象的情节要符合生活的情理、科学的规律(某些科学幻想类的想象也应当基于现实科学的基础上,让读者感到你的推想是可信的、可以接受的)。
    (2)
要在平时注意积累联想和想象的材料。材料来自哪里?一来自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联想和想象的故事情节可能是虚构的,甚至有的是神话故事,但是即使是神话故事里面的神仙、妖精,他们的动作、语言也是与普通人生活中的动作、语言相联系的,一提起猪八戒的贪吃好色,人们就会联想到生活中的类似的真实的人,反过来说,西游记的作者在描写猪八戒的形象时,一定离不开他对生活中类似人物的观察。二来自有心的阅读、看电视、看电影、听故事,注意积累间接的生活材料。你想一想,让你写一篇有关宇宙航行的科学幻想作文,你对宇宙航行的科学知识一点没读过、看过、听过,你能写好吗?联想和想象必须和生活经验、丰富的知识结伴,平时要注意积累,这样才能在作文时浮想联翩、左右逢源、文思泉涌,写出好的文章来。

教学建议:

1要让学生学会搜集资料,挑选资料,培养学生处理、利用资料的能力;对人类进入太空的意义有进一步的认识,学习科学家乐于探究进取、勇于挑战自然与自我的精神。

2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提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这就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开端,由此学生形成合作小组,积极地开展各类实践活动。(人们或许会有许多的问题:宇宙中有多少颗星?它的尽头在哪里?距离我们最近的星球是月球,但是月球是从哪里来的?你是怎么想的?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太空中是否有外星人,你听说过关于UFO的一些事吗?你认为UFO是什么东西?)

3.设计实施方案,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注意想象丰富奇特,合情合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介绍实施方案的基本写作方法。

提供学习资源:

1.光碟(关于太空知识)

2.教师推荐相关的书籍

《百科知识问与答》《太空问答101》《外星人问答101》《口袋里的小百科》《宇宙星球大碰撞》《迷人的星空》《中国少年儿童大百科全书》《十万个为什么》《宇宙索奇》

3.教师创设虚拟的网络,把关于太空方面的各类知识和图片分类组合在一起,提供关键字词、以利于学生自由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