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长春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鹿柴》教案设计
一、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小学 2,学科:语文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一、 初读课文,了解诗文大意。 |
二、 教学课题 教养方面: 2、 会写4个字。 3、 初步学习理解古诗的方法。 教育方面: 发展方面: |
三、 教材分析 《鹿柴》是长春出版社教材三年级上第七版块的第一篇课文,依据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个别词语古今的不同意思,理解诗句的意思。教学难点是体会这首诗的意境。 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了《鹿柴》这首诗的相关教学资料,下载了很多教案作参考,对诗中的“柴”与“景”进行了正音,并知道了王维的诗竟是这样的富有深意。是一首情、景、画高度融合的佳作。我想:只有让学生真正的理解了诗句,才能看到诗作后面那幅别致的画面,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更深层次领会这首诗。 |
四、 教学方法 本课是一篇诗作,短短二十字便向我们呈现了一个幽暗静谧的山林。要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发挥想象,体会诗中描绘的意境。因此,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唯有多读,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教学中我准备采用齐读,师生合作读,赛读、默读等,让学生经历一个从不懂到懂,再到提高的认知过程。加上教师的适时点拨,相信学生一定能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而教学难点的突破,我准备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先自己品味,再进行诗文意境录像的播放,让学生直观形象的感受山林之美与幽静,更深层的去领会与体味。 |
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古诗,我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支奇葩,它以和谐的韵律、敏锐的观察、奇妙的联想、精巧的构思以及精练的语言,博得了人们的喜爱。我们每个人都会吟诵很多,下面谁来给大家展示几首呢?谁再能展示几首关于王维的诗呢? 2、 今天,我们再来共同学习一首王维的诗——《鹿柴》,教师板书课题。指出“寨”在本课中读“zhài” 与“寨”相通,鹿柴是一个地名,并简介作者。 【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95032.htm#2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让学生听录音范读。 【百度搜索】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9THXeTa7imE/ 2、学生自由练读,教师板书全诗。 3、指名朗读。 4、学习生字“但、返、景、复” 三、指导朗读,理解每名诗的意思。 1、指导朗读古诗。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2、齐读古诗的第一、二句,体会诗句的意思。 (1)指名朗读并作指导。 (2)理解诗句中的个别词语。 但——只 闻——听 如孟浩然《春晓》诗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中的“闻”就是听的意思。 (3)理解诗句的意思。 空山里见不到人的踪影,却传来说话的声音。 3、齐读古诗三、四句,体会诗句的意思。 (1)指名朗读并指导。 (2)理解诗句中的个别词语 景:夕阳返照的光。景,通“影”。 复——又 (3)理解诗句的意思。 西斜的夕阳返照深林,余光洒落在青青的苔径上。 4、小组合作学习。 (1)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2)教师明确:这首诗写的是在深邃幽静的山林里,只听见有人在说话,却看不见人,只有夕阳的阳光透射过密密的山林,照在青青的苔径上。 (3)从这首诗中你能了解到诗人怎样的一种思想情感? 四、朗读并背诵古诗,体会这首诗所描绘的意境。 1、自我轻声吟诵,体味诗的意境。 2、借助影像视频进一步的去体会。 【百度视频】http://v.youku.com/v_show/id_XNzc5MzM3NjQ=.html 五、作业 1、书写生字。 2、根据你对诗意的理解,给这首诗再配一幅画。 六、拓展 本诗出自王维晚年所著的《辋川集》,《辋川集》共有诗二十首,这只是其中的一首,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欣赏一下其余的19首,进一步领略王维诗作的优美与特点。 【百度贴吧】http://tieba.baidu.com/f?kz=383840819 附教学板书: 鹿 柴 【唐】王 维 空 山 不 见 人 , 但 闻 人 语 响 。 返 景 入 深 林 , 复 照 青 苔 上 。 |
六、 教学反思 《鹿柴》这首诗是一首景美情真的诗篇佳作。通过诗人对幽静山林的描绘,再现了一种人与自然十分亲近,融为一体的感觉。学习之中,我注重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与感悟的适时点拨,使学生很自然的感受到了诗中的意境之美,运用多种方法激发了他们想象的翅膀,提高了他们想象力,品出了诗境的一些味道。但我发现,学生表述自己的感受时,有不少同学的观点是一样的,不能主动的表述出自己的真实感悟。因此,在以后的古诗教学之中,我一定要让学生独立思考,能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而不是人支亦云,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态度。 |
七、 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吉林 学校:洮南市万宝乡中心校 姓名:朱有贵 职称:小教一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