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
标点符号的争吵 |
教者 |
钱丽红 | ||
课时安排 |
第一课时 |
单位 |
昌邑区桦皮厂中心小学 | ||
教学目标 |
1、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认识14个汉字。学会书写“引”字。 | ||||
教学重点 |
运用多种方法识字。 | ||||
教学难点 |
了解汉字特点,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 ||||
教具准备 |
生字、生词卡片及相关课件。 | ||||
教学过程及教学内容 |
设计意图 | ||||
一、 导入激趣 师:今天,由我和大家在这里共同上一节课文课,同学们高兴吗?老师今天还请了一些调皮可爱的小伙伴来坐客。同学们想认识吗?如果认识,就大声叫出他们的名字吧!这些标点符号原来相处得很融洽,就像一家人一样,可是,不知为什么,突然有一天,他们发生的争吵。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标点符号的争吵》想不想知道他们在吵些什么呢?就到文中听一听吧! 二、 学习生字 1、 师范读课文,同学们注意倾听,要求听准字音。 2、 生自由读文,一边读一边把不认识的字或词圈起来。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同桌、也可以借助拼音把它读准。 3、 同桌之间互相认读字词。 4、 学习生词。 拄着 拐杖 跺脚 芝麻 文章 重要 弓箭 引起 思考 反驳 断开 省略 敲锣打鼓 又蹦又跳 (重点强调“拄”翘舌音,“驳”圆唇音,“略”的韵母的特点) 5、学习生字 拄 拐 杖 跺 芝 蹦 锣 鼓 章 重 弓 引 考 驳 断 略 (1)指名读生字 (2)同桌互相识字 (3)交流识字方法 ①抓住文中形声字,重点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②运用字理识字,重点学习“弓”“引”“鼓”。 “弓”是古人根据弓的样子创造了“弓”,在“弓”字旁边放一把箭,就是“引”(用箭把弓用力拉开。这就是引的最初的意思,所以它是一个会意字。) “鼓”是一种打击乐器。古代两军作战,以击鼓鸣金来指挥进退。古文字的鼓字,像人手持鼓槌敲击鼓面的形状,其本义是击鼓;引申为敲击振动,激励等义。如鼓掌、鼓动、鼓励,此外,鼓形外凸,所以又有隆起、凸出之义,如鼓腹(腆起肚子)。同文中的“锣”同时出现,引出“敲锣打鼓”。 重点指导朗读第二段。 (4)检测生字。 三、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四、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书写“引”。 五、总结升华。 这些标点符号就像我们今天在座的小同学一样,这节课,我们团结协作,课堂才会这样生动,如果少了你们哪一个,课堂也不会这样精彩。 |
激发兴趣引入课堂 。 初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音。 强调重点读音,要求学生读准。 创设自主、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在师生、生生合作中学习生字。 运用多种方法识字,培养学生识字能力。培养学生识字兴趣。 正确书写汉字,培养学生正确书写习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团结就是力量。 | ||||
板 书 设 计 |
标点符号的争吵 , . ! : …… ? 重要 美妙 | ||||